震驚:學校家具抽檢不“達標”累計數十批次
粗略統計,自2012年8月1日《兒童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實施以來,全國各地被檢出存在安全隱患的學校家具已達數十批次。
日前,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上海生產和銷售的
學校家具產品質量進行了專項監督抽查,21批次的抽查產品中14批次被判定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2/3。不合格學校家具分別集中在結構安全、力學性能和警示標識三個項目上。而在上一年的第四季度,國家質檢總局也抽查了北京、上海、江蘇等7個省、直轄市61家學校家具廠家的61批次學校家具產品,抽查中有33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不合格產品占到抽查產品總數的一半以上,不合格項目涉及產品木制件甲醛釋放量、邊緣及尖端、孔及間隙、推拉件強度試驗、警示標識等項目。值得關注的是,登上“黑榜”的學校家具不乏行業內一些耳熟能詳的知名學校家具品牌。
教室家具強制性標準實施的一大意義就是有利于教室家具市場的監督檢查和規范。此前,由于缺乏技術規范和標準的支持,政府相關部門難以進行監督檢測。一些針對教室家具的監督檢查也只能按照成年人的家具產品的標準進行。因此,新標的出臺,對于各級技術監管和市場監督部門加強對國內外教室家具品牌質量的監督檢查將起到支撐作用,也能夠淘汰不合格的教室家具產品,從而有效規范整個教室家具市場的發展。
以新國標為尺度,學校家具問題頻發,不免令人唏噓。對于市場上頻現的不符合學校家具新國標的商品,一些學校家具廠家給出了“自己賣的產品是庫存或者老款”的說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居流通領域從業人士指出:“還是有一些
學校家具廠家舍不得扔掉新國標實施前生產的學校家具,頂風作案,偷著甩貨,因為畢竟查處力度不是很大。”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相關負責人近日表示,會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對抽檢中銷售不合格商品的經銷單位進行處理,充分發揮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檢和不合格商品強制退出機制的作用,凈化學校家具市場消費環境。同時要求公示的不合格商品生產企業和有關經銷單位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主動采取措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